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广聚国内外科技、项目和人才

【经济日报】成果落地生根 企业借梯登高

信息来源:本站更新时间:2018-06-19

1_水印.jpg

    16年来,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搭建起集聚科技、项目、资本、人才等生产要素大平台,促进海内外知识、项目成果与福建本土企业对接落地,推动福建产业结构调整、提档优化。目前,已有4万多项科技成果在福建转化落地,带动社会投资5000多亿元。

    走进福建巨电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一辆10.5米长的纯电动大巴格外吸引眼球。今年4月份,该大巴被列入工信部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其“心脏”——容量达500安时的动力锂离子电池,便是来自巨电公司全球首创的规模化生产大容量固态动力锂电池生产线。该电池单次充电可安全运行超过410公里,核心技术国内首创、国际领先,打破了纯电动车辆安全性和经济性难以兼得的瓶颈。

    巨电公司与福建结缘,源于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简称“6·18”)。2016年,来自北京的民营高新技术企业神州巨电新能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在第十四届“6·18”期间与福建省招标采购集团成功对接,确定落户福建省南平市。此后仅用1年的时间,在省直相关部门和南平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福建巨电公司就实现了投产目标,比预期提早了1年,其依托“6·18”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福建模式”也受到了广泛赞誉。

    汇聚资源

    打造系统创新链

    2003年,福建省委、省政府在专题调研后认为,当时福建科技成果转换难、企业寻找科技好项目难,福建中小企业普遍面临“成长的烦恼”。为适应科技成果商品化、市场化、国际化的趋势,广聚国内外科技、项目和人才,实现“借梯登高”,福建省决定每年6月18日,举全省之力在福州举办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

    年年“6·18”,岁岁开新花。16年来,福建“6·18”搭建起集聚科技、项目、资本、人才等生产要素的大平台,共征集推介科技项目成果10多万项,促使4万多项成果在福建转化落地,带动社会投资5000多亿元,推动福建产业结构调整、提档优化。在深化区域科技体制体系改革的先行先试中,“6·18”不断实现新的突破,成为福建科技成果转化和创新驱动的发动机。

    打造平台容易,让平台真正发挥作用却不易,需要创新驱动和体制改革来激活。福建“6·18”围绕建设创新型省份,结合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合力破解产业高端技术难题,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

    近年来,为抢抓新能源汽车发展机遇,福建省加快布局新能源产业链,中科动力(福建)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2013年底应运而生。然而,成立之初,公司产业基础、制造经验、技术支持都存在不足,面临如何继续发展的难题。

    在三明、永安发改部门的推荐下,中科动力参加了“6·18”,收获颇丰:与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签订了小型新能源汽车增程系统开发及产业化项目技术开发合同书,项目提升了国内小型混合动力系统技术水平,有效解决了小型电动汽车里程短的问题。如今,中科动力完善了涵盖冲压、焊装、涂装、总装四大汽车制造工艺路线,年产电动汽车6万辆以上,在全国各地建立的经销商网点超过300家。中科动力也成为福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的重要一环。

    福建省发改委总规划师林向东告诉经济日报记者,创新驱动不可能面面俱到,因而“6·18”从制约福建发展最关键的领域入手,每年有针对性地邀请300家以上项目资源丰富的高校、科研院校、科技中介机构参展,邀请2500名以上“两院”院士等境内外专家学者参会。同时,柔性引进高水平研发团队,构建大平台、引进大成果,激发各类创新主体活力,引导企业更多走依靠科技、人才为支撑的创新发展新路,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精准对接

    枝繁巢暖引凤栖

    今年6月18日至21日,第十六届“6·18”在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林向东介绍,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6·18”已经形成了“一体化统筹、专业化服务、市场化运作、精准化对接、常态化落地”的运作模式,以不断创新改革的精神推动自身体制机制建设,成为“放管服”改革的重要路径之一。

    福建省发改委负责总体策划、协调与组织,会同经信委、科技厅,联合相关部门、地市,充分发挥“6·18”平台合力作用,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产业转型升级,推动项目落地。找资源,做推介,政府之手与市场之手均衡发力,福建正以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四链融合”推动创新发展,“6·18”也被打造成了“永不落幕”的项目成果对接会。

    美国Skymind公司大中华区副总裁潘颜凯还有另外一个“特殊”的身份——“6·18志愿者”。“这是兴趣,也是对这个平台的认可。”他告诉记者。

    2007年还在创业的潘颜凯初次接触到“6·18”,就被交易会所吸引,“这个平台关注的项目、技术、资本、人才,就是一家企业发展必备的四大要素”。2016年,他接触到Skymind公司,发现该公司从事的人工智能领域有很好的前景,高兴地对发改委一位负责人说:“我捡到宝了!”

    后来,在“6·18”组委会办公室积极推动下,全球首家商用级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开源平台研发公司Skymind落地福建,并与福建省电子信息集团云计算公司共建人工智能公共服务平台,同时面向福州、全省甚至全国开展人工智能培训、人工智能产业孵化等业务,共同推动福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开展政产学研用联合创新,助力福建省传统企业产业升级改造。

    近几年,福建省各部门、各地区工作人员围绕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依托“6·18”平台,为企业服务变被动为主动,在项目对接、落地、投产等各个环节都想企业所想、急企业所急,营商环境的持续改善进一步加速了科技成果落地和转化,区域经济发展保持了较高的增速,质量也稳步提升。

    成果转化

    培育发展新动能

    年年“6·18”,岁岁有新变化。近年来,福建省深入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依托“6·18”平台,推动以技术创新为引领,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核心,以知识、技术、信息、数据等新生产要素为支撑的经济发展新动能加快聚集。引来一家企业,落地一个项目,带来一个蓬勃发展的新产业,这样的例子在福建不胜枚举。

    “当时我们的试验已通过检测,但是资金和选址问题,一直没有落地投产。在深圳工作的一位福建籍主管向我推荐福建‘6·18’,于是我便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来参加。”福建巨电总裁王晓功回忆说。

    如今,以巨电新能源公司、宁德时代新能源公司、中科动力公司等企业为代表,福建新能源汽车产业迅速崛起,成为引领全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无独有偶。位于福州浦上工业区的福建永越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4年前初创时还是业界无名小卒,在2016年第十四届“6·18”上不仅吸引着观众的眼球,也受到了福建省招标采购集团和“6·18”产业股权投资基金的青睐。“‘6·18’平台不仅打响了企业的知名度,也让企业了解到行业整体发展水平,更好地向优秀者学习。”永越公司总经理陈逢章说。如今,永越已成长为国内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技术的领先者,车身喷涂机器人系统市场占有率居全国前3名。随着一大批智能制造企业的蓬勃发展,福建高技术产业蓬勃发展,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也取得了积极进展。

    “借助‘6·18’平台,我们引进了一批好项目、大项目。今年4月份,光泽承天集团与中国中药控股有限公司正式签订合作协议,共同投资建设‘中国中药(福建)产业园’,将央企的配方颗粒行业准入资质和生产质量技术标准与地方优质资源强强联合。”南平市发改委副主任周忠星介绍,“6·18”平台也展示了南孚电池、太阳电缆等一批科技含量高的企业和产品,加快了发展新动能的壮大。

相关推荐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