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制度保障 使好政策落地、落实、落细

信息来源:科技日报更新时间:2022-05-20

  千招万招,不能落实就是空招;千条万条,无法落地就是“白条”。

  在普遍肯定扩大自主权改革突破的同时,这些放权赋能之举能否落到实处,真正让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享受到改革带来的“阳光雨露”,已经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

  “在扩大科研自主权方面,国家近几年发出一系列的‘政策红包’,科研人员在激动之余,最关心的还是政策落地的问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袁亚湘呼吁,各方一起努力,切实把这些好政策落地、落实、落细,增强科研人员的改革获得感。

  从2009年开始从事财政科研资助体制研究的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副研究员阿儒涵,一直关注着扩大自主权改革的落地落实情况。她直言,“虽然国家出台了很多扩大科研自主权的政策,将自主权下放给各科研机构,但是仍然存在着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不到位问题,各机构对政策的把控不一,使得科研人员的获得感并没有想象中的强。”

  事实上,对于好政策落地问题,不但基层科研人员关心,相关部门也在不断强化改革举措落地的制度保障。

  比如,在推进自主权改革过程中,一些部门反映,在具体政策执行中还存在一些疑点、难点,主管部门和高校、院所的权责边界还不十分明确,不同部门落实自主权改革政策的步调不统一,自主权下放在个别部门还不充分。部分院所顾虑较多,害怕因用权而担责,不敢主动承接已经下放的自主权,尚未充分享受改革的红利。

  针对各方面的关切,今年年初,科技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扩大高校和科研院所科研相关自主权的若干意见〉问答手册》(以下简称自主权《问答手册》),将自主权改革中的机构运行管理、科研管理、人事管理、绩效工资分配等4方面14项具体改革举措,细化为32条问题,逐一进行详细、权威解答。

  针对基层难以接权的问题,进一步明确了主管部门和高校院所各方面的管理权责,推动科研自主权下放;针对基层不敢接权的问题,细化了政策条文和操作性规定,为高校院所依法合规用权强化制度保障;针对基层用不好权的问题,面向高校院所详细说明如何主动承接已经下放的自主权,帮助高校院所“接得住、用得好”。

  在阿儒涵看来,四部门联合印发自主权《问答手册》,旨在打通自主权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让改革举措真正落地见效,是推动科技政策扎实落地的又一项具体举措。

  同时,科技部等四部门还将推动自主权《问答手册》宣讲解读工作,并组织开展自主权改革典型经验案例交流,以印发和实施《问答手册》为抓手,深入推动自主权改革落实落地。

  再比如,在推动科研经费管理改革的落地方面,《关于改革完善中央财政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专门提出要求,明确“有关部门要聚焦科研经费管理相关政策和改革举措落地‘最后一公里’,加快清理修改与党中央、国务院有关文件精神不符的部门规定和办法”。

  同时,《若干意见》出台后,财政部发布的政策解读中,明确要求《若干意见》发布时,尚在执行期内的科研项目,由项目承担单位统筹考虑本单位实际情况,并与科研人员充分协商后,确定是否执行新规定;《若干意见》发布后,新立项的科研项目按照新规定执行。

  在阿儒涵看来,《若干意见》最突出的特点是“包产到户”。“每条措施后面都有一个明确的责任主体,责任已经具体到人了。这就有利于政策落地,有利于打通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阿儒涵说。

  “这些扩大科研自主权的好政策落地生根、开花结果,需要有财务、审计、纪检监察等多个部门配合。”袁亚湘强调,这就需要各部门对相关精神有统一认识,厘清边界,清理修改不符合科研经费管理改革精神的规章制度,真正打通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


相关推荐
MORE